來源:重慶日報
兩個都是邊遠山村:一個是重慶市榮昌區安富街道的普陀村,一個是四川省內江市隆昌市石燕橋鎮三合村。
2月1日,記者在這兩個毗鄰的村莊采訪時發現,現在這里已經成為川渝合作的“前沿陣地”,兩省市打破界限,正在這里深耕一塊農業“試驗田”。
兩村共同出資建標志性建筑
這塊農業“試驗田”就是成渝現代高效特色農業帶“雙昌”合作園區,于2021年10月正式啟動建設。普陀、三合兩村位于“雙昌”合作園區的先行區。
如果不是當地村民提醒,外來人員很難看出這是分屬兩個省市的兩個村:新修的水泥公路連接了兩個村莊,高標準農田一塊連著一塊,連田坎坡面砌著的六角磚也一模一樣。
略有不同的是:三合村的人居環境更統一,白墻灰瓦,圍了圍墻,種了花草;普陀村更為“原汁原貌”,大多只在磚墻或石墻上刷了一層清漆。
兩村之間沒有界碑和界限,卻有兩個標志性建筑以示區分:一個是“雙昌”合作園區科技文化館,一個是“雙昌”智慧豬場,一南一北,正好位于兩村的交界處。
而這兩個標志性建筑也是由兩地共同出資建設、共同經營管理的。
其中,科技文化館展示了“雙昌”合作園區的發展規劃與榮昌、隆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,榮昌方面出了建設用地和30%的建設資金,隆昌方面出了70%的建設資金。
“雙昌”智慧豬場由隆昌和榮昌的4家公司共同組建重慶雙昌生豬養殖有限公司作為項目業主統一實施。目前,兩棟豬舍已經封頂,預計今年4月建成投產。屆時,榮昌白豬和內江黑豬,一黑一白將在此安營扎寨。
按照“七統一”合作機制協同推進
記者采訪時發現,這兩個村莊之所以相似,就在于“雙昌”合作園區是兩地按照“七統一”合作機制協同推進的。
“七統一”即統一園區名稱、統一主導產業、統一規劃設計、統一建設標準、統一政策標準、統一管理服務、統一技術服務。
其中,榮昌方面,已累計在普陀村投資1.3億元,改造了2000畝高標準農田、1000畝宜機化農田,建成了20公里水泥公路和5公里生產便道,新建了水利灌溉設施及3.6公里水渠等。
不同的是:普陀村主要采取引進業主的辦法進行規模化經營。目前,該村已引進5名業主,共流轉了2500畝土地經營稻蝦、蔬菜產業。三合村則成立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,農民土地入股,由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進行統一經營,目前其經營規模已達4000畝。
相同的是,村民都從這種規模化經營中獲得收益。
聚焦產業和“農文旅”深度融合發展
“‘雙昌’合作園區現在還是剛剛起步!”榮昌區農業農村委發展規劃科科長席小莉說,隨著“雙昌”合作園區的深入推進建設,普陀、三合兩村還將發展深刻變化。
其一就是正在建設的“雙昌”大道將大幅提升兩村的區位交通優勢。“雙昌”大道連接榮昌和隆昌城區,途經普陀、三合兩村,共長36.5公里,目前已完工榮昌城區至安富街道段,建成后,普陀、三合兩村將成兩城重要鄉村旅游地。
即將建成投用的智慧豬場,采取全自動飼喂系統、全自動環境控制系統、全自動種豬性能測定系統、個體體溫采集分析系統等,作為國家生豬大數據中心示范豬場。該豬場將通過“公司+合作社+集體經濟+農戶”方式,與村級集體經濟和農戶建立緊密的利益聯結機制,帶動村集體和農戶增收。
兩地還將聯合打造“雙昌”稻漁公用品牌,將優質稻米賣出好價格。